为深入探究乡村能源消费的复杂现状,了解其内在规律与特点,推动乡村能源转型升级,提供真实、详尽、可靠的一手资料,助力乡村能源实现高效、清洁、可持续发展,2025年1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心系农情社会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金口镇李家周疃,开展了深入的调查访谈活动,了解农户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能源现状,着重关注了农户对清洁能源的认知程度、使用意愿以及在推广和使用清洁能源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乡村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手资料,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能源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持。
叩启农门,探能源实况
在村委会的协助下,实践队员迅速融入了乡村生活,开始了对农户能源消费模式的实地调查。在与农户的交谈中,实践队员解到,大多数农户的能源消费以传统能源为主。煤炭和薪柴是冬季取暖和日常烹饪的重要能源,每户农民一年用煤约1.5吨。
除了煤炭和薪柴,天然气和太阳能也是部分农户的选择。天然气相对稳定,火力也更旺,但价格相对较高,所以这部分农户家里也会选择煤炭薪柴等能源进行辅助。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电力在农户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家买的电动车、电视、冰箱这些电器,可给我们生活带来不少方便呢。”被采访村民金淑云笑着说。然而,由于农村电网设施相对薄弱,用电高峰时期电压不稳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电器的正常使用。
图为农户家中的薪柴。周小雅 供图
生计交织,塑能源格局
在调查过程中,实践队员深刻体会到农户的生计方式对其能源消费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户,他们的生活节奏与农事活动紧密相连。在农忙时节,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他们更倾向于使用方便快捷的能源,如液化气用于做饭,以减少烹饪时间,能让他们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农活中。而在农闲时期,他们则会更多地使用薪柴等传统能源,一方面是为了节省开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消磨时间。这种模式反映了农户在不同生活阶段的经济考量和生活习惯,也揭示了农村能源消费的季节性和灵活性特点。
对于李家周疃村养殖业农户来说,能源需求则有所不同。他们需要稳定的电力来保证养殖设备的正常运转,如饲料加工机、通风设备等。一旦停电,可能会对养殖的畜禽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经济损失。因此,这类农户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较高,也更关注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体现了养殖业对现代化设备的依赖,也凸显了农村能源供应系统在支持农业现代化中的关键作用。
困境凸显,盼转型突破
通过此次调查,实践队员发现李家周疃村能源消费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首先,传统能源的大量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薪柴和煤炭燃烧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不仅影响了乡村的空气质量,还对农户的身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农户们患呼吸道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其次,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农户在能源选择上往往缺乏科学依据,更多地是基于传统习惯和经济成本考虑。例如,一些农户在有条件使用清洁能源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使用薪柴,不仅浪费了能源,还增加了劳动强度。再者,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清洁能源的推广和应用。电网设施薄弱、天然气管道铺设不到位等问题,使得清洁能源在乡村的普及面临诸多困难。农户即使有意愿使用清洁能源,也因基础设施不完善而无法实现。
图为实践队员与农户交流清洁能源使用意愿。周小雅 供图
观念转变,促转型加速
在与农户的深入交流中,实践队员发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以及相关宣传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李家周疃农户的能源消费观念正在悄然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意识到清洁能源在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使用清洁能源的意愿也日益增强。例如,一些农户主动了解太阳能热水器、沼气池等清洁能源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知识,积极向相关部门咨询安装事宜。这种观念上的转变,为乡村能源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清洁能源在乡村的推广和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望加速乡村能源消费模式的转型升级,推动乡村能源朝着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政策助力,启新程希冀
随着国家一系列支持政策的陆续出台,李家周疃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得以顺利实施,这将有效改善农村的电力供应状况,为清洁能源的接入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与此同时,政府也在大力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项目,通过提供新能源补贴、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能源设备维修服务等多种方式,降低农户使用清洁能源的成本,从而提高他们使用清洁能源的积极性。(通讯员 周小雅)
图为心系农情实践队员合照。李珂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