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5日清晨,曲阜师范大学心系农情实践队怀着对乡村振兴和农村能源转型的好奇,前往青岛市即墨区金口镇李家周疃村开展了一次关于农村能源现状的调研实践。这次实践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农村能源的使用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更让我看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在能源领域的具体落实和未来发展的希望。
传统能源负担沉重。李家周疃的村民们大多依赖煤炭和薪柴取暖、做饭,这种习惯已经延续了几十年。当我走进一户农家,看到墙壁被烟熏得漆黑,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煤烟味时,我心中不禁一紧。村民金淑云告诉我,虽然他们知道烧煤烧柴不环保,但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而且太阳能、电暖器这些设备太贵,他们用不起。那一刻,我意识到,改变并非易事,传统观念和经济成本的双重压力,让村民们在面对清洁能源时显得犹豫不决。
图为村民家烧煤的炉子。周小雅 供图
清洁能源曙光初现。尽管传统能源的依赖依然根深蒂固,但在李家周疃,我看到了一丝绿色的希望。村里的孙大娘家屋顶上安装了几台太阳能热水器,她热情地向我介绍太阳能热水器既省钱又环保的优点。她脸上洋溢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清洁能源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曙光——清洁能源不仅能改善环境,还能为村民带来经济收益,这种双赢的局面,或许就是推动农村能源转型的关键。
然而,实践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与村民们的交流中,我深刻感受到,农村能源转型面临着诸多挑战。经济成本是最大的障碍之一,许多村民表示,虽然知道清洁能源的好处,但初期的设备投入让他们望而却步。技术与认知的障碍也不容忽视,不少村民对新能源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缺乏信心,担心设备坏了修不起。这种种顾虑,让我意识到,推动农村能源转型,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我们深入基层,去了解村民的真实需求,消除他们的顾虑。
为了推动农村能源转型,我们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清洁能源设备的补贴力度,降低村民的初期投入成本。其次,社区和相关机构可以组织培训活动,帮助村民了解和掌握新能源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此外,企业可以开发更适合农村市场的清洁能源产品,提高设备的性价比。最后,媒体和公益组织可以通过宣传,提升村民对清洁能源的认知和接受度。我相信,通过这些措施,农村能源转型的进程将加速推进。
图为村民家的太阳能热水器。周小雅 供图
这次实践让我收获颇丰,对农村能源转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意识到,农村能源转型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我们需要从村民的实际需求出发,解决他们面临的经济和技术难题。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我还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这次实践让我明白,改变需要时间和耐心。我学会了从具体的问题中寻找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坚持,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也要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看到希望。我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关注,清洁能源一定会在农村落地生根。我也将带着这次实践的收获,继续前行。(通讯员 周小雅)
图为心系农情实践队合照。李珂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