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晨阳)在历史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珐琅,这一古老的工艺,便是其中的一颗瑰宝。如今,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凤彩珐琅实践队在新媒体的赋能下,助力非遗珐琅正以全新的姿态,续写千年的传奇。珐琅,又称景泰蓝,起源于元代,盛行于明清,是中国传统金属工艺品中的精华。每一件珐琅作品都是匠人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传统工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逐渐淡化,非遗珐琅工艺也一度濒临失传的边缘。幸运的是,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凤彩珐琅实践队为珐琅艺术找到了新的传播途径和生命力。
珐琅卷宗之魄启
在深入实地探访之前,实践队首先向指导教师韩笑老师请教了专业意见,并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老师指导下,团队成员开启了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了细致的资料搜集,全面了解了当前我国尤其是山东省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珐琅文化保护的现状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为了使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实践队还精心设计了一份针对关于珐琅传统文化传承及用新时代媒体赋能珐琅发展可行性的调查问卷,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更多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有力的辅助。
非遗魂续千年艺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凤彩珐琅实践队以新媒体为助力点,秉持着为非遗文化发声的初心于1月1日至2月17日深入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且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与日照市如风书画个人工作室达成合作,在工作室主理人、日照市非遗传承人梁艳老师的带领下体验珐琅制作全流程,并达成以互联网赋能珐琅发展的意向。随后,实践队成立了以梁艳老师为核心、包含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代英姿同学、2024泰安地区美术联考状元周忠诚同学在内的美术指导团队,设计了众多新颖的美术图样。最后,实践队结合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现代传播手段推出了如风书画公众号、凤彩小程序以及如风视频号,在此大框架下如风十二生肖系列、如风礼盒系列以及如风漆扇系列作品横空出世,这些作品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元素,为珐琅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珐琅彩艺术也得以跨越时空的限制,触及更多人的视野,用镜头记录下每一个制作细节,用文字描绘出每一道工序的奥秘,用声音传递出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和尊重。
非遗传承人人行
总之,新媒体的助力为珐琅艺术的传播插上了飞翔的羽翼,让它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继续传承和发扬。非遗魂续千年艺,不仅是对珐琅艺术的赞美,更是对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的致敬。
展望未来,凤彩珐琅实践队将继续秉持传承与创新的理念,积极探索更加新颖有效的传播方式,深入挖掘珐琅文化的广度与深度。实践队计划与更多的学校、社区及文化机构展开合作,推动珐琅文化走进校园和社区,让更广泛的人群能够亲自体验这一独特的工艺魅力。同时,实践队还将进一步加强与新媒体平台的联动,打造更加沉浸式和互动式的珐琅文化传播体验。通过这些努力,实践队相信这一古老的非遗文化将在新时代愈发绚丽多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青春的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凤彩珐琅实践队的行动与感召下,更多传统艺术能够绽放出新的生命力,续写千年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