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能源绿色转型发展,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乡村能源消费模式,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心系农情实践队来到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黄山铺镇寺前官庄村进行实地调研,调查农户家庭的能源消费模式,了解农户对于新能源的使用意愿。
政策扶持,注入绿色动能
为直观了解寺前官庄村的能源消费模式,实践队员来到村委办公室,主要围绕村庄主要的消费能源、光伏设备应用情况以及绿色能源的普及措施三方面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工作人员介绍到,“2021年,沂水县被确定为山东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首批试点县,我们村庄也充分利用住宅的屋顶资源发展光伏,进一步提升绿电利用效能,截止至今年,村庄七成以上房屋顶,都覆盖了一层光伏板,新能源发电成为村庄发电的主力量。”实践队员邀请工作人员填写问卷,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寺前官庄村的能源消费现状。
图为实践队员邀请村委会工作人员填写问卷。纪翔宇 供图
实践队员在查看村委会的宣传栏时,发现寺前官庄村设置了光伏建设的“月监测”机制,安装光伏板、定期检查光伏组件都有专人负责,农户可以通过电话和信箱反应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当天来电沟通、及时协调解决,切实解决农户后顾之忧,让更多的农户了解、接受并参与到光伏建设中来。
能源惠民,照亮振兴之路
农户是农村能源绿色发展的主力军,了解他们对新能源的使用意愿尤为重要。实践队员走进村庄,看到光伏板整齐地铺设在农户的房屋顶部。张女士向实践队员热情地介绍,“以前家里用电总担心电费贵,总是烧煤,对环境也不好,现在好了,有了这光伏板,不仅电费省了,每年还能有不少收入呢!”张女士的亲身经历,正是沂水县光伏建设惠及民生的生动写照。
图为寺前官庄村农户房顶的光伏板。杜嘉润 供图
实践队员在与张女士的交谈中得知,沂水县的整县分布式光伏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农户可以通过租赁屋顶的方式获取收益,有效提高农户的光伏发电使用意愿。实践队员询问张女士对于新能源使用带来的变化时,张女士提到,往年麦收的时候,秸秆的处理方式是一烧了之,现在秸秆可以被县里的环保公司收购,它不仅有了去处,还能增加我们的收入,我们也舍不得烧了。现在,村里一个个柴草堆不见了踪影,周边十里八村的农民都争着卖秸秆。
图为实践队员与张女士进行交谈。周小雅 供图
在改善村庄环境方面,新能源的应用效能也十分显著。村委会工作人员提到,沂水县把地埋式工艺污水处理产生的沼气和畜禽粪便处置产生的沼气作为重点,人畜粪便、生活污水、有机垃圾得到资源化、能源化综合使用,既改善了农村卫生状况,又大大降低了农村燃煤污染。实践队员发现垃圾分类站有序的分布在村庄的道路两旁,村民李先生说,“先前大家不重视村庄的垃圾分类,在村委会的宣传推广下,我们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听村委会工作人员说,这些垃圾会通过新能源进行资源再利用,一举两得。”实践队员认识到,新能源的应用不仅有效改善了村庄环境,还改变了农户的传统观念,助力绿色农村的建设。
光伏发电建设筑牢寺前官庄村能源绿色转型发展的根基,推动乡村绿色低碳发展。寺前官庄村党支部书记付雨敏说,在宣传推广光伏建设时,首先做好农户的思想工作,针对农户对于在屋顶上安装光伏板会不会压垮屋顶、会不会导致房屋漏水等关系农户日常生活的问题,进行科学解答,采取安全的措施,在屋顶防止太阳能板之前,会安装彩钢瓦,增加房屋的结实性,从而打消农户的疑虑,提高光伏发电建设的接受度。未来,寺前官庄村将继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充分发挥绿色能源的优势,以便更好地服务乡村的生产和生活建设。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也应为乡村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贡献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例如向身边的家人、朋友宣传普及绿色能源,助力乡村振兴高效发展。(通讯员 董一冉)
图为心系农情实践队员合照。李珂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