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聆青川美韵,瞻碧水清源”实践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贯彻两山理念,决心为黄河生态保护贡献力量。2025年1月16日,“聆青川美韵,瞻碧水清源”实践队前往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大汶河堽城坝,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地调研活动。
大汶河作为黄河的重要支流,在黄河流域生态系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实践队员了解到:堽城坝作为大汶河的重要水利枢纽,其历史悠久,始建于元代,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水利枢纽之一。它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当时的漕运问题,还为沿岸地区的农田灌溉提供了保障,是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支撑。
为进一步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情况,实践队员们对大汶河的水资源状况展开了详细的考察,他们沿着河岸仔细观察河水的颜色和透明度,初步判断水质情况。为了获取更准确的数据,实践队成员还使用专业的水质检测仪器,对大汶河的水质进行了检测,包括酸碱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等指标。
在与当地水利部门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实践队了解到了大汶河的年径流量、汛期时间等重要信息。大汶河的年径流量对于维持流域内的生态平衡和工农业生产至关重要,而汛期时间的掌握则有助于做好防洪防汛工作。工作人员还向实践队介绍了大汶河的防洪体系,包括堤坝的建设、水库的调节以及防汛预警系统的运行等情况。据悉,当地政府在防洪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断完善防洪体系,以确保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堽城坝的生态环境变化,实践队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走村入户,与居民们围坐在一起,倾听他们讲述大汶河堽城坝的过去与现在。一位老人回忆道,在他小时候,大汶河的水清澈见底,他们经常在河里游泳、捕鱼
。那时候,河里的鱼虾种类繁多,岸边的植被也十分茂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大汶河的生态环境逐渐遭到了破坏。河水变得浑浊,鱼虾数量减少,一些珍稀的鸟类也不见了踪影。
居民们对生态保护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和期望。他们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大汶河生态保护的投入,加强对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治理。同时,他们也表示,自己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共同守护这片美丽的家园。实践队认真倾听着居民们的每一句话,并将这些宝贵的意见记录下来,为后续的调研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除了与当地居民交流,实践队还采访了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还向实践队介绍了近年来在堽城坝实施的生态保护措施。为了改善大汶河的水质,当地政府加大了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关闭了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并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同时,还加强了对河道的管理,定期清理河道垃圾,禁止非法采砂等行为。此外,为了恢复河岸的生态植被,当地政府还组织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在河岸两边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和花草。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堽城坝的生态环境,使得大汶河的水质逐渐好转,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
此次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聆青川美韵,瞻碧水清源”
实践队在大汶河堽城坝的实地调研活动,通过对水资源状况、生物多样性的考察,以及与当地居民和工作人员的交流,深入了解了堽城坝的生态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未来,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大汶河堽城坝的生态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而实践队的队员们也将带着这份对生态保护的热情,继续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