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以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为了解黄河及其沿岸的生态现况以及应对的生态措施,曲阜师范大学“聆青川美韵,瞻碧水清源”实践队于2025年1月13日至1月17日奔赴山东泰安和济南开展实践活动,旨在开展具体沿岸生态保护行动,呼吁更多人加入黄河生态保护的队伍,为黄河生态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挽资源之雕工,击发展之长空。
1月13日,实践队来到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大丰矿,实地考察了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区。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当地通过分类处置的方式,对矿区进行了全面的生态修复,不仅改善了矿区的生态环境,而且实现当地经济效益增长。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黄河流域矿产资源保护的现状,实践团队还与当地的政府部门、矿产企业和居民进行了交流。政府部门表示:近年来,他们从多方面加大了对矿产资源保护的投入,如推出矿产资源保护政策,限制现有矿产资源的开采力度;加大对于矿区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检测,严禁非法排污、倾倒垃圾等。但仍有问题急需解决,如资金短缺、技术不足等问题。矿产企业负责人说:“大丰矿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大对环保的投入,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尽全力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居民们也纷纷表示,希望政府以及矿区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矿产资源的保护,让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改善。
厚植水体保护,彰显发展底气。
实践队于1月15日至1月16日来到了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和大汶河堽城坝,深入黄河沿岸生态风景区,通过实地考察、水样采集检测以及专家访谈等方式,对黄河水资源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在实地考察中,实践队员们发现部分河段存在水资源污染的问题,对黄河流域自然生态平衡以及沿岸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为了更准确地了解黄河水资源污染状况,实践队员们在沿岸不同地点采集水样,并进行了简单的水质检测与成分分析,为后续的进一步实践研究奠定基础。
为了解居民对大汶河防洪的认知以及参与度,实践队还在沿岸社区开展了问卷调查活动。调研结果显示,居民知晓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防洪工程措施,如修筑堤坝、河道整治和水库调蓄等;非工程措施主要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便于实时掌握水情、雨情、工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防洪决策提供依据。
携手守望黄河,静待春华秋实。
为深入了解黄河流域土地资源现状,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实践团队积极参与到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来。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实践队员们与当地村民一起在山坡上种植护坡植物,如紫花苜蓿、沙棘等。这些植物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固土保水。一位农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政府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虽然短期内耕地面积减少,但从长远来看,减少了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通过切身体验种植活动,实践队员们学习到诸多治理水土流失的具体方法,但同时也感受到黄河流域水土治理工作的任重道远。
且看青春热血,助力黄河保护。
1月17日,实践队在泰安市肥城市实验中学开展了关于黄河流域生态资源保护的宣讲活动。此次宣讲聚焦黄河流域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三大关键领域,贯彻两山理念,推进黄河生态资源高质量发展。实践队员们结合了在泰安、济南两地实地考察的所见所感,用易于同学们接受的语言娓娓道来。宣讲过程中,实践队员们特别设置了互动环节,抛出一个个与黄河生态资源保护相关的问题,现场同学踊跃举手回答。实践队员还为回答问题的同学准备了精美的环保纪念品。该活动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诠释了生态保护的特殊意义。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队伍中,黄河将来才会更美。未来,实践队员们将会继续尽自己的力量守护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生命根基,让黄河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澈、健康的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