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济南一月十六日讯(通讯员 娄晓宇)农民画是绘画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又被称为现代民间绘画。1958年“大跃进”形势下,以诗配画为特点的农民画兴起,1991年,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农民画首次统一名称、建立国家一级社团组织。进入21世纪,农民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进入最好的发展时期。农村画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要题材,反映了农村的变迁和农民的精神风貌。色彩鲜艳、浓烈,多使用大红、大绿、大黄等纯度高的颜色,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传达出欢快、喜庆的氛围。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民画的发展,各地文化部门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积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画的创作和发展,为农民画作者提供创作补贴、培训机会以及展示平台等。为跟随党中央步伐,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阡陌绘梦实践队于2025年1月14日下午来到日照市图书馆农民画展厅,对农民画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学习。
实地学习 增加感悟
实践队首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农民画展示馆,欣赏了丰富多彩的农民画,初步了解了中国农民画当今在日照的发展以及农民画的相关知识。此外,实践队还对讲解员进行了采访调查。了解到日照市在农民画建设方面开展了诸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东港区将农民画培训纳入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计划,采取“课堂教学+现场观摩”的方式,邀请业内专家和实战经验丰富的讲师进行理论辅导和技能传授,组织学员到潍坊青州农民画院、高密东北乡文化发展区等地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开发出农民画绣等系列衍生产品,如将农民画绣到布或丝织品上,制成纱巾、抱枕等生活用品,还将其艺术精髓融入丝巾、折扇、屏风、服饰等生活时尚单品,既保留了农民画的艺术韵味,又赋予其实用价值,有效拓展了农民画市场。未来日照市政府计划把日照打造成为集全国农民画创作、培训、展览、销售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东港区人民政府与山东省农民画研究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创东港农民画新的发展模式,实现强强联合共谋未来。日照市东港区建设了47家非遗工坊,推出以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为主的农民画等“山东手造·东港优品”。 乔诺创立了乔诺农民画工作室和“日照笑春光青少年农民画画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农民画的后备人才。她还主办了日照农民画传承展及乔诺农民画残疾人公益培训班,为残疾人提供了一条辅助就业的新途径。
紧接着,实践队成员还通过自主在图书馆内查阅相关资料,对农民画进行了更深入的了解。农民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色彩具有象征意义,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情感或事物。作画时不受西方绘画透视法则的限制,采用散点透视或平面化的构图方式。可以将不同时间、空间的场景组合在一起。造型手法简单直接,没有复杂的修饰,展现出质朴的美感,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反思总结 继往开来
精神财富是一种无形但极具价值的资产,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农民画有重要意义,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通过绘画代代相传,保留民族文化记忆。农民画以其独特视角和风格,为现代艺术带来新活力。其大胆夸张的造型、鲜明浓烈的色彩,为艺术家提供灵感,推动艺术多元化发展。同时展示了乡村独特魅力。如在乡村文化墙绘制农民画,能提升乡村文化氛围,增强村民文化自信与归属感。此外,发展农民画产业,能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如陕西户县、上海金山等地,通过农民画的展览、销售及相关文创产品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学习农民画对我们当代青少年也有着诸多重要意义,青年学习农民画,能够成为民间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使这些珍贵的文化记忆不至于在时代变迁中消逝。青年能从中感受到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收获的喜悦,从而增进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当然,农民画在当代的传播和传承也遇到了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青年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出发,自觉参与进农民画的传播和传承中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做到青年应有的担当!
图为实践团成员欣赏民俗画作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王子涵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民俗画廊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石璐嘉 摄
图为阡陌绘梦实践队成员合照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宿博慧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