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珐琅,这一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精湛工艺的传统艺术,正通过与新媒体技术的巧妙结合,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随着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和信息接收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珐琅艺术,虽然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但在现代社会的传播与普及上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探索珐琅非遗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新路径,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凤彩珐琅实践队在指导老师的支持下,于2025年1月1日至2月17日展开以日照市如为核心,潍坊市、威海市辐射地区的社会实践,深入探讨珐琅非遗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并且通过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提升珐琅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来。
实地详尽调研,弘扬非遗文化
实践队成员紧跟时代脉搏,着眼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实践活动开始之前,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走访等多种方式,全面搜集珐琅非遗文化的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珐琅非遗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现状,为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实践队成员深入日照市如风书画个人工作室,近距离接触和了解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在非遗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实践队成员们亲身体验了掐丝、点蓝、烧蓝等关键工艺步骤,感受到了珐琅制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的重要性。同时,实践队成员还聆听了非遗传承人讲述珐琅艺术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传承现状,对珐琅非遗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体验传统珐琅非遗技艺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孙乐雨 摄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成员还积极探索了新媒体技术在珐琅艺术传播中的应用与创新。首先,我们利用高清摄影,对珐琅作品进行了精细的数字化处理,使其能够在网络平台上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观众。其次,我们借助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兴传播渠道,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珐琅艺术的介绍、制作过程展示和作品欣赏等内容,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互动,为大家提供了沉浸式的珐琅艺术体验,进一步增强了其参与感和认同感。与此同时,在深入了解珐琅工艺的基础上,我们结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进行了一系列创新设计。我们尝试将珐琅艺术与饰品等实用产品相结合,设计出了一系列既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时尚感的珐琅作品,例如,如风十二生肖系列、如风礼盒系列以及如风漆扇系列这三大系列产品,有效向公众普及了珐琅艺术的知识和价值,激发了更多人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图为如风漆扇系列产品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孙婧睿 摄
评估实践成果,擎画未来蓝图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的社会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一方面,通过新媒体技术的运用,珐琅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我们的社交媒体账号和短视频平台,了解到了珐琅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我们的创新设计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一些珐琅作品在展览中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充分展示了珐琅艺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无限可能。展望未来,珐琅非遗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创新空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持续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媒体的助力下,珐琅艺术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与活力。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年轻人能够积极投身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来,共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智慧。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实践队成员不仅深入了解了珐琅非遗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更深刻体会到了新媒体技术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未来,实践队成员将继续探索和实践这一领域的发展路径与创新模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让古老的艺术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图为凤彩珐琅实践队全体成员合影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孙乐雨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