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郭远浩)珐琅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制作技艺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非遗珐琅工艺也展现出了新的活力与风采。为深入了解非遗珐琅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情况,1月1日至2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凤彩珐琅实践队走进实践,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探索之旅。
在深入实践之前,团队高度重视准备工作,首先向指导教师韩笑老师请教了专业的意见,并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此过程中,团队成员还进行了细致的网络资料搜集,全面了解了当前我国珐琅文化作为重要的非遗文化的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了使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实践队还精心设计了一份针对关于珐琅非遗文化体验的调查问卷,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更多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有力的辅助。
实践队来到当地的展览馆,参观了制作精湛的珐琅器。从胎体的制作、图案的设计绘制,到珐琅釉料的调配、烧制以及最后的打磨抛光,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工艺师们的心血与智慧。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和详细讲解,实践队成员对凤彩珐琅的制作工艺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随后,实践队前往日照市如风书画个人工作室工作室,在工作室主理人梁艳老师的指导下,实践队成员亲自尝试了珐琅制作环节。大家小心翼翼地在胎体上绘制图案,调配色彩斑斓的珐琅釉料,体验了珐琅烧制的高温与挑战。虽然只是简单的操作,但在这个过程中,实践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了珐琅工艺的复杂与精细,也感受到了制作过程中的乐趣。
实践队与珐琅工艺坊的工艺师们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工艺师们向实践队分享了他们在珐琅制作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技艺传承的心得,以及面对现代市场变化所采取的创新举措。他们讲述了如何将传统珐琅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出符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的珐琅产品;如何通过开展工艺培训、举办展览活动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学习珐琅工艺。
在与工艺师的交流中,实践队了解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现代工艺的冲击,掐丝珐琅工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传统技艺传承人短缺、产品创新不足、品牌影响力有限等。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实践队认为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让掐丝珐琅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实践队提出以新时代媒体赋能掐丝珐琅发展,不仅组成了以梁艳老师为中心的包含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代英姿同学、2024泰安地区美术联考状元同济大学周忠诚同学在内的美术指导团队推出如风十二生肖等三大系列作品,还创作了如风书画公众号、如风视频号、凤彩小程序进以宣传非遗珐琅,最终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本次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对掐丝珐琅工艺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刻思考。实践队成员深刻认识到珐琅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弘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凤彩珐琅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