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心系农情社会实践队在山东省烟台市完成了一项调研项目,开展了有关对农户乡村能源消费模式的调查。实践队员们走访乡村,深入乡村一线,为探寻适合乡村发展的能源路径贡献智慧与力量。
青春脚步丈量乡村,全面摸排能源现状
本次调研由曲阜师范大学,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组成调研团队。为确保调研的全面性与代表性,团队精心挑选了涵盖不同气候带、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特征的若干个乡村,足迹遍布全国。
图为实践队采访农户的能源使用现状。杜嘉润 供图
为了获取更真实生动的一手资料,实践队员们深入农户家中,与农户进行面对面的深度访谈。不少农户表示,“使用液化气罐做饭时,换气频繁且价格波动大,让人心里没底,而太阳能路灯虽节能环保,但在光照不足的日子里,亮度欠佳,严重影响了夜间出行。”提及困难,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户面临着生物质能源运输不便的问题,且电力设备老化严重,时常跳闸。还有部分农户反映,“新型取暖设备操作复杂,没有人来教,说明书也看不懂,真实困难。”农户们期望能有更稳定、价格亲民的能源供应,并且希望能有专业人员上门指导新设备的使用,为农户们能源换新提供一份助力。
图为实践队队员采访农户能源使用现状。杜嘉润 供图
在乡村,能源消费结构丰富多样。像薪柴、秸秆这类传统生物质能源,在部分乡村依旧广泛使用。在山区,不少农户用薪柴做饭,冬季还用秸秆生火取暖。这一方面是因为传统能源获取成本低,另一方面也和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有关。
不过,随着乡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现代能源的使用也越来越多。实践队员走访乡村了解到,目前烟台市的部分乡村电力普及率差不多达到了100%,除了基本照明,各种电器的普及让电力在生活能源消费里占比不断升高。在靠近城镇、交通方便的乡村,液化气在做饭时也用得比较普遍。另外,太阳能热水器、沼气池这些清洁能源设施在一些乡村也开始出现,虽然目前占比不算大,但增长趋势明显。
那么,农户在不同能源之间做选择,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什么呢?实践队员们调研发现,经济因素是关键。对大多数农户来说,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着能源消费的决定。很多农户在访谈时提到,能源支出是家庭日常开销的重要部分,所以价格便宜的传统能源成了不少低收入家庭的第一选择。
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便捷性也有很大影响。在偏远地区,电力供应不稳定,经常停电,给农户生活带来不便,这使得一些农户对电力的依赖程度降低。在交通不便的山区,液化气配送困难,农户就更愿意使用本地容易获取的传统能源。而在交通便利、能源供应充足的乡村,现代能源因为使用方便、高效又清洁,很受农户欢迎。
而且,随着环保宣传的不断深入,农户的环保意识也在增强。不少农户表示,要是经济条件允许,他们更愿意选择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村里的宣传教育,也在推动农户接受清洁能源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些开展过清洁能源推广活动的乡村,户对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的了解和接受程度明显提高了。
图为农村的光伏发电板。杜嘉润 供图
青春智慧赋能乡村,成果指引发展方向
当地乡村政府表示,未来将建设农村的清洁能源设施,升级农村电网,铺设天然气管道,让更多乡村能用上天然气。同时推广太阳能、风能发电等新能源种类。另外,村庄将设立专门的补贴资金,给那些安装清洁能源设备的农户进行资金支持,让乡亲们使用清洁能源更方便轻松。在进行新能源推广的同时,村庄将会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提供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发放简单易懂的宣传手册,并加以现场演示进行辅助,让村民轻松掌握新能源的使用方法与技巧。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一起合作,研发出价格便宜、操作简单、性能稳定的清洁能源设备,满足农户的需求。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村能源服务网络,保证能源供应又快又稳。在每个乡镇都设立能源服务站,安排专业人员,给农户提供设备安装、维修、保养等一系列服务。同时,搭建一个能源信息平台,及时发布能源价格、政策、技术等消息,帮助农户更好地选择能源。
通过这次调研,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能源问题与农户生计息息相关。实践队员们希望通过研究成果,为乡村能源的优化升级提供有益参考。(通讯员 杜嘉润)
图为心系农情实践队合照。李珂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