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学生徐乐作为“政青春,惠社区”志愿活动的一员,深入长塘山社区,通过帮办代办、咨询解难等实践服务,为老年人纾困解难,用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耐心服务解民忧:从“焦虑”到“笑容”
“第一次接待那位老奶奶时,她的紧张让我印象深刻。”徐乐回忆道。活动期间,她主要负责协助社区居民办理业务,其中一位老人因不熟悉养老金领取流程而手足无措。徐乐耐心陪同老人填写表格、核对材料,逐项解释流程细节。当手续顺利完成时,老人紧握她的手连声道谢:“小姑娘,多亏有你!”这一场景让徐乐感触颇深:“原来一句耐心的解释、一次细致的陪伴,就能化解他人的焦虑。”
互助场景暖人心:长者的“双向关怀”
服务过程中,徐乐不仅提供帮助,更被社区长者的互助精神打动。她发现,许多老人会主动搀扶行动不便的邻居前来办事,或在等待时分享生活经验。“一位爷爷帮视力不好的奶奶读通知单,还提醒她带齐证件。”这些细节让她意识到,社区不仅是服务的载体,更是情感联结的纽带。“老人们之间的关怀,让我看到互助精神的真实模样。”她在心得中写道。
志愿精神促成长:从“实践”到“信念”
每周按时到岗服务,徐乐在琐碎工作中积累了对社会工作的深刻理解。从引导居民取号到协助填写表格,她逐渐掌握沟通技巧,学会用简洁语言解释复杂流程。“团队协作也让我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众人合力就能高效解决问题。”她提到,社区工作者的专业态度和其他志愿者的默契配合,让她对“政校社”联动的意义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青春力量播种希望:让服务传递温度
活动期间,徐乐还观察到老年群体对便捷服务的迫切需求。“许多老人希望缩短办事等待时间,或增加线下指导频次。”她将这类反馈整理后提交社区,为优化服务流程提供参考。社区工作人员评价道:“徐乐同学不仅完成任务,更主动思考如何提升服务体验,展现了青年志愿者的责任感。”
未来展望:以行动延续温暖
对于徐乐而言,这次实践不仅是能力的锻炼,更是信念的扎根。“当老奶奶笑着对我说‘谢谢’时,我更加坚定未来要继续参与志愿服务。”她在心得中表示。社区负责人透露,此类活动将持续开展,吸引更多青年学子参与,共同探索社区服务的创新模式,让“老有所依”更具温度与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