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铸魂工程,关系到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进一步了解新时代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现状和创新路径,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兴农先锋实践队队员2025年1月20日前往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五井镇茹家庄展开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了解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尽可能提供切合实际的对策和创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能更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级有关部门借助当地的红色资源,建设培育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红色旅游,加大地方、区域特色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投入力度。从和几位普通村民以及新兴职业农民的访谈中发现,我国乡村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项需要及时补足和加强。
访谈人员普遍反映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农民获得的增值效益比较低,深入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发现,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相关人才的支持力度不够以及网络通信等宣传力度有待加强。要解决好这些现实问题,国家需要加大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引进相关产业的人才,利用新型网络平台加强宣传。同时乡村应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健全红色文旅产业链,提升红色文旅价值链,提高综合效益,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特色红色文旅富民产业,缩小贫富差距,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