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景观是文化的载体,蕴藏着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智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为深入挖掘和传承孔子儒家文化,探索曲阜三孔景区语言景观的独特魅力,2025年1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语短情长”实践队前往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三孔景区,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的实地调研工作。实践队员们细致地考察了景区内的各类语言景观,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景区的工作人员以及附近的居民交流,实践队员对三孔景区所蕴含的儒家文化及语言景观建设中的现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实践队员们前往曲阜三孔景区,对景区内的语言景观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三孔景区作为曲阜的一张旅游名片,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该景区与春秋时期孔夫子开坛授学,创立儒家文化有着深厚的联系,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儒客朝拜之圣地。实践队员们进行了历时七天的实地调研活动,依次参观了孔府、孔庙、孔林。实践队员步入三孔景区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智能化的语音导游租赁机器。参观者可自由租借,享受个性化的导览服务。通过在景区内的实地调研,实践队员们对景区的历史背景、整体布局以及展示内容有了基本的认识。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成员细致地考察了三孔景区内的语言景观,并拍摄了相关照片,以待后续的研究和回顾。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们认真考察了景区内各类语言景观的设计与布局,景区的语言景观包括指示牌、介绍牌、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它们不仅承载着重要的信息功能,更在无声之处传承和发扬着儒家文化的精神。景区内的解说牌以单语和双语为主,详细介绍了景物名称的由来以及孔子的生平事迹,使游客在参观过程中感受到儒家文化的魅力。此外,景区内还通过展示儒家的历史名言,碑刻和石刻艺术品以及文物,典籍等珍贵史料,生动直观地再现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与封建社会的生活风貌。标语在景区内起到了指示和引导的作用,以双语为主面向国内外游客,主要用来提示游客在参观时应注意的问题,如小心路滑等,以确保参观的秩序和游客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