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图书馆,点亮求知灯塔
实践活动伊始,志愿者们怀着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踏入图书馆。面对一排排高耸的书架和浩如烟海的书籍,他们在工作人员的悉心指导下,迅速熟悉图书分类法——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 A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到 K 历史、地理等各大类目,力求精准定位每一本图书的“归宿”。为了让读者能便捷找到心仪读物,志愿者们忙碌于书架之间,认真核对索书号,将错放书籍归位,如同为知识的海洋梳理航道,确保每一艘“求知之舟”都能顺利起航。
服务前沿,传递人文关怀
在借阅服务台,志愿者们换上整齐的工作服,面带微笑迎接每一位读者。从耐心解答借阅规则疑问,到熟练操作借阅系统办理借还手续,他们以热情、专业赢得读者赞誉。遇到老年读者视力不佳或对电子设备不熟悉,便手把手教其使用自助查询机;面对小朋友因找不到喜爱绘本而着急,志愿者们凭借对低幼读物区域的熟悉,迅速引导,让纯真的阅读渴望得以即时满足。在这里,微笑与耐心成为他们最美的名片,架起读者与知识沟通的桥梁。
文化使者,拓展知识边界
为了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志愿者们精心策划并组织多场读书分享会与文化讲座。他们从前期选定热门且富有深度的书籍主题,如探讨人性光辉与困境的《百年孤独》、剖析科技变革影响的《未来简史》,到邀请资深学者、作家担任嘉宾,事无巨细筹备每个环节。在分享会现场,志愿者们引导热烈讨论,鼓励读者分享感悟,不同思想碰撞出智慧火花;讲座中,他们负责设备调试、秩序维护,保障知识传播顺畅无阻。这些活动犹如一场场知识盛宴,让参与者沉醉其中,拓宽视野,深化对世界的认知。
幕后坚守,守护知识家园
除了面向读者的服务,志愿者们还深入图书馆“幕后”。在采编室,协助工作人员拆包、验收新书,录入系统信息,为新书上架做好准备;在古籍修复室,怀着敬畏之心,学习传统古籍修复技艺,小心翼翼清理书页污渍、修补破损处,延续古老文化的生命脉络。他们深知每一本图书从采购到上架、从受损到修复,都凝聚无数心血,因而倍加珍视这份守护知识的责任。
随着实践圆满落幕,志愿者们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离去。这段在图书馆的时光,不仅让他们自身沉浸于知识熏陶,更用双手传递知识力量,如同一粒粒种子,将热爱阅读、乐于奉献的精神播撒在每一位读者心间,也在青春岁月里镌刻下成长与担当的深刻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