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洛水寻韵,豫见非遗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卞宝乐 阅读:2746 复制标题和网址

                     洛水寻韵,豫见非遗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神都洛阳,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兴亡交替。在这片古老又传奇的土地上,文化的传承多如繁星,为进一步了解河南非遗文化及其传承保护情况,81日至87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河南省洛阳市社会实践团前往河南洛阳市,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与调研工作。

                        宫灯烛光照古今

82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河南省洛阳市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来到了东大街55号洛阳宫灯传习所处,寻找到了洛阳宫灯非遗传承人任玉章师傅,了解了洛阳宫灯的历史,领略了洛阳宫灯的丰富样式。与此同时,学习了洛阳宫灯的制作,体悟非遗传承精神。

在采访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洛阳宫灯历史悠久,它创自东汉,盛于隋唐,久传不衰。相传汉光武帝建都洛阳后,为粉饰太平,于元宵佳节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盏盏宫灯,各呈艳姿。后来,宫灯的制作技术,逐渐传出宫廷,流向民间。"宫灯"之名,即由此得来。

              任师傅向实践团成员介绍自己制作的宫灯 吴雅美摄

随后,任玉章师傅便邀请实践团成员一起亲自上手学习两种较为简单的宫灯的制作。任师傅边演示边讲解,展示如何制作洛阳宫灯。实践团成员在任玉章师傅的悉心指导下,克服重重的制作困难,完成了精美的宫灯制作。

                实践团成员对制作完成的宫灯进行修饰 吴雅美摄

任玉章师傅动情地指出“传承洛阳宫灯,既要守正又要创新,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显然,任何一种非遗传承都是如此,既不能走抛弃传承胡乱创新的邪路,也不能走泥古守旧的老路,需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最后,年逾80多岁的任师傅谈起洛阳宫灯如今的传承,认为如今洛阳宫灯传承最重要的是要大力宣传,要走进大中小学,让非遗传承从小滋养青年学子。

                   焕发新光彩的唐三彩

84日,实践团一行到达洛阳市唐三彩博物馆,受到博物馆负责人的热情接待。

               负责人在讲解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和历史 尚榆凯摄

博物馆中陈列着许多高水旺大师的仿古作品,也有着不少现代形象的唐三彩作品,但真迹却寥寥无几。据悉,唐三彩的真迹多流失在海外或被一些民间收藏家收藏,而这种现代风格的作品多是新一代传承人高哲的想法。不可置否的是,卡通版的唐三彩无疑是更加受年轻人喜爱,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与参与,能让非遗更好地“活”在当下。

             负责人在介绍各种卡通类型的唐三彩作品 冯韬越摄

在后续的采访中,实践团队得知,唐三彩艺术在民间的传播情况并不好,高哲这样说到:“身边的朋友对这个了解确实很少。包括在这个博物馆里,来观看的人基本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了解情况不容乐观。”

当然,很多非遗传承都面临着这种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高哲认为应该从小孩子入手,让小孩从小接触非遗传承,才能让非遗文化传承的越来越好。高哲也表示过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不能静下心来,都太浮躁,这需要慢慢改变。

                      做工精细的金银器

在洛阳唐艺金银器博物馆中,实践团一行受到了博物馆负责人王耐娟的热情接待。博物馆中陈列着不少仿古金银器、古代金银器真品和一些现代工艺金银器,不仅蕴含着浮雕、镶嵌、錾刻等手工技艺,而且种类齐全、造型多样、质地精良。在王耐娟的带领讲解下,实践团了解了这些金银器背后的故事和制作工艺以及这座博物馆的故事和白马寺金银器制作技艺的传承故事。

               博物馆里陈列的精美金银器(尚榆凯摄)

据悉,金银器制作技艺在白马寺村王氏家族中代代相传,现在的传承人名为王亚强,是洛阳唐艺金银器博物馆的馆主,曾经在业内也是颇有盛名。后来经过三年筹建,王亚强创立了这座可以免费参观的金银器博物馆,这不仅填补了同类博物馆的国内空缺,也让人们更直观地欣赏到古代高超的金银器制作工艺,为金银器制作工艺在民间的传播出一份力。也许,“把家传的金银器制作技艺发扬光大”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实现。

             队长尚榆凯在采访负责人王耐娟 吴雅美摄

在后来实践团还参观了宏伟壮丽的龙门石窟,以及“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那鬼斧神工的石像雕刻技术让队员们故国神游,留下的只有无限赞叹;寺内弥漫着的香无不体现着老百姓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有许许多多人去祭拜狄仁杰的墓。这些都是非遗文化给人们带来的力量。

在这几天的实践中,实践团成员见识到了许多优秀的非遗文化:鲜甜甘美的洛阳牛肉汤,最早可追溯到刘秀时期的洛阳宫灯,以及清朝被封“国医”的李占标制作的膏药,曾经通过丝绸之路火遍全球的唐三彩等等。但也要看到的是目前非遗传承的情况不容乐观,不论是任玉章师傅对洛阳宫灯几乎失传的叹息,还是唐三彩管理员看见对唐三彩了解甚浅的游客,亦或是门可罗雀的金银器博物馆。这都在提醒着非遗文化真的需要传承,这需要从实践小队宣传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让更多的人去了解非遗,传承非遗。希望绵薄之力能让非遗文化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上绽放出更持久,更璀璨的光彩!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植物保护2204尚榆凯在实践顺利完成后总结道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讲述着华夏文明的辉煌和劳动人民的智慧。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每个人都参与进来,这是当代人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相关内容

洛水寻韵,豫见非遗

洛水寻韵,豫见非遗“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神都洛阳,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兴亡交替。在这片古老又传奇的土地上,文化的传承多如繁星,为进...

履河洛故地,探非遗传承

履河洛故地,探非遗传承8月2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河南省洛阳市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穿梭于古朴又散发出活力的小巷中,来到了东大街55号洛阳宫灯传习所处,...

推荐内容

精彩由“染”而生----杭坪镇中心小学第十三届传统文化夏令营

在金华市浦江县杭坪镇中心小学的校园里,一件件由孩子们亲手制作...

以画笔绘梦,巢湖姥山岛上的乡村振兴之旅

7月17日,来自巢湖学院的旅游管理学院赴中庙姥山岛“旅绘同行,志...

民族团结大家庭,巴盐古道焕新颜

巴盐古道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古代盐运通道,起自...

“凝心聚才”调研团走进科技企业,探索科技人才集聚与企业创新发展

22024年暑期,山东大学(威海)“凝心聚才”调研团深入珠海和西安...

“凝心聚才”调研团实践回顾:多地调研聚焦科技人才与高新产业协同发展

为深入研究科技人才集聚对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的影响,2024年7月...

最新发布

海报

举报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