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三下乡

武汉传媒学院:探寻非遗魅力,传承文化根脉

来源:武汉传媒学院 王梦毅 刘红 阅读:1924 复制标题和网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传承优良传统技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自信。武汉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遗‘麦’相传·仙桃邓氏麦秆画”暑假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4至7日前往仙桃市三伏潭镇邓氏麦秆画传承中心开展非遗文化调研活动,旨在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

(团队合照)

仙桃邓氏麦秆画是以麦秆为主要原料,以刻刀、烙铁、蜡盘、剪刀为工具,经加工处理,巧妙制成工艺品的一种剪贴艺术。据《邓氏族谱》记载:道光年间,邓修成以其堂兄弟邓之红、邓之烈使用麦秆制作喜联、寿幛等,供城乡百姓选购,用以补贴家用,并在当地小有名气。历经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邓氏麦秆画于2014年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邓氏麦秆画第七代传承人邓小军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麦秆画工作室,一股股清甜的麦杆香扑面而来,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麦秆画引入眼帘,仿佛置身于金黄色的麦田中,在感受人的创造力与大自然的碰撞。当注意到团队成员的目光都停留在那副长14米、高1.1米的麦秆浮雕《清明上河图》时,邓小军老师娓娓道来。“这是家父邓友谱先生耗时近3年时间,按照原图一比一的比例真实复制而成。屋顶的每一篇瓦片、柳树的每一片叶子……每一处小细节都经得起细细揣摩,都是为了尽真实地还原北宋市井风俗。”

(麦秆画传承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从花鸟虫鱼到神话传说,从山水风景到人物故事,每一幅麦秆画的完成都要历经选料、剪段、熏蒸、漂白、剖杆、刮杆、贴块、绘图、刻象、熨烙、贴画、装裱等多道工序,同时吸收雕花剪纸、烙画、国画、浮雕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制作精细而繁琐,过程漫长而艰辛,对制作者的耐心、毅力以及审美能力等都是极大的考验。为了切身感受邓氏麦秆画的独特魅力,在邓小军老师的亲身示范和耐心指导下,团队成员亲自体验了一把麦秆画的制作。“麦秆画看似简单,实则慢工出细活,不仅需要细心,更需要足够的耐心。”“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静下心来专注做一件事,既是最难做的,也是最应该做的。”成员们感概万千。

(团队成员亲身制作麦秆画及成品)

在参观与体验后,团队成员同邓氏麦秆画传承人围绕麦秆画的传承历史与发展现状进行访谈。第六代国家级传承人邓友谱老师自信地说:“新时代为众多中国传统手艺人提供了发展机遇,作为传统手艺人必须珍惜机遇,珍惜时间,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第七代传承人邓小军老师说:“麦秆画要想在新时代‘活’起来,‘传’下去,就必须为它插上创新的翅膀,创新作品的同时兼顾广大受众。让麦秆画进校园、进社区,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学习非遗、传承非遗。”

(团队成员采访邓氏麦秆画传承人)

在此次暑假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与亲身体验,切实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看到了非遗传承人的初心与坚守,团队成员也将以此为契机,结合非遗项目进行文创设计、拍摄微纪录片等系列活动,赓续非遗薪火,助力非遗传承,共同谱写非遗新篇章。

举报

相关内容

武汉传媒学院:探寻非遗魅力,传承文化根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传承优良传统技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自信。武汉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分享

举报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