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三下乡

“甘”随二十大,“肃”造新生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下的甘肃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专题调研

来源:兰州理工大学 梁伟伟 阅读:2215 复制标题和网址

为提高实践效率,实践团队决定先扎根当地,熟悉实践过程,循序渐进。于是7月14日,实践团队前往参观兰州城市规划馆和甘肃省博物馆。

当天上午,我们团队首先抵达了兰州城市规划馆。这里不仅展示着丰富的城市规划内容,还呈现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痕迹”。这里图文并茂,科技感十足,通过专门的设备,游客可以通过互动的形式更深刻地了解对应的板块。都说“8000年中华文化看甘肃”,在收集与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相关的资料之余,我们也领略了兰州的悠久文化。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身处二楼,就能看到奔腾不息的黄河。我们发现在黄河之滨,排列着一座座水车,在此之前我们通过展示屏对黄河水车已有了解,不曾想不一会儿就见到了“本尊”。黄河水车,作为一种古老的灌溉工具,不仅在黄河沿岸发挥了重要的农业灌溉作用,而且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先辈们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面的创造力和智慧。

 

在此之前,我们团队参观了一楼和二楼全部布展区,参观能源供应设施布局图,感受兰州在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中取得的成果,因地制宜地开展光伏、风能、水力发电等清洁能源应用的讨论,绕着“枢纽通城”板块,我们团队讨论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多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拒绝一次性购物袋”等一系列方法在一言一语中被一一道出。心里清楚才能落到实处,因此我们团队制作了调查问卷,用来了解并促进城乡居民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展览馆的三楼,阳光明媚,有几个家长和小孩在小沙发上映着阳光读着报刊。阳光不止能用来照明,还是一种清洁能源,因为其取之不尽且没有污染的特点,利用光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我们发现三楼的引导牌上有很大一部分是阳光规划,遗憾的是三楼的部分区域停止布展了,不过我们知道,在兰州的西北边,武威和金昌正在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而我们在明天就会奔赴武威去一探究竟。

 

夏季的正午,我们团队走出了兰州城市规划馆,顶着炎炎烈日,我们决定挤公交前往下一站——甘肃科技馆的公交车,在排队等待公交车之际,我们心血来潮决定录制视频宣传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迫不及待地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做出实践。

实现从书面到模型的认知层面的转变只需一趟公交车的旅程。甘肃省博物馆向团队成员生动地展示了光伏、风能、水力发电的机理,形象地演绎了可再生能源“可以燎原”的磅礴巨力。光伏方面,这里不仅有光伏屋顶模式的模型,还有光伏发电过程的模拟:模拟一天的各个时间光照情况的灯呈半圆形分布在一块光伏发电板的上方,这块光伏发电板连接一栋楼房,光照越充足,供电量越大,楼房里的灯就越亮,游客可以通过触屏选择不同的时间进行体验。风能方面,展柜里安装了四种不同的风力发电模型,他们的扇叶有着不同的形状,在对面有一个吹风机,按下按钮就会鼓风,模型的叶片就会随之转动并产生电能在底部产生流动的光柱模拟电流……现场许多小朋友对这些模型“情有独钟”,这增进了我们团队的信心。

 

(通讯员 梁伟伟)

举报

相关内容

“甘”随二十大,“肃”造新生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下的甘肃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专题调研

为提高实践效率,实践团队决定先扎根当地,熟悉实践过程,循序渐进。于是7月14日,实践团队前往参观兰州城市规划馆和甘肃省博物馆。当天上午,我们团队首先抵达了兰州城市规...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分享

举报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