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团队成员抵达广西迎龙卫生院后,便有条不紊地开展调研工作,旨在深入了解壮医事业的当今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在调研过程中,团队对壮医医术继承人吴思谕女士进行了深度采访。
吴思谕女士介绍,壮医与中医同源,是一门有着独特的发展脉络的民族特色医学。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结合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传统壮医,形成了拥有自己民族特性的医药体系。壮医与中医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为医药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补充。
然而,壮医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吴思谕女士指出,虽然政府近年来对民族医药有一定支持,但仍存在投入不足、扶持不到点子上的问题,导致壮医在科研、人才培养、学习门槛等方面发展受限。同时,由于现代医学知识的广泛传播,人们对壮医这种传统民族医学的认可度较低,多数人更倾向于选择西医治疗方式。此外,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也给壮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壮医的传承发展困难加剧。
为了推动壮医的现代化传承和发展,团队成员与吴思谕女士展开了热烈讨论。吴女士强调,加大对壮医的宣传力度至关重要,要通过多种渠道,如媒体宣传、文化活动、科普讲座等,让更多人了解壮医的理论、疗法和疗效,提高壮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希望政府能够更加关注民族医学的发展,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让更多有实力的壮医医生能够得到资质认可。
在采访结束后,团队成员还亲身体验了壮医“目诊”特色疗法,即壮医通过观察眼睛各部位的形态、色泽、斑点及其位置结构的动态变化,来判断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健康状况。在体验过程中,团队成员对壮医独特的诊断方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感受到了壮医的神奇与魅力。
通过此次调研,“骆越遗珠”项目团队成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壮医事业发展现状的严峻。壮医药作为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壮族人民的智慧和历史,但其未来发展前景令人担忧,需要政府和社会更为细致地关注和保护。团队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能够为壮医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探索出新途径,尽最大努力保护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壮医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