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纤纤毫发绣丹青,针针锦丝绘人生:南泰学子探访东台发绣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访“乡”聚音,赓续文脉实践团队 杨艺 阅读:3329 复制标题和网址

为传递优秀传统文化活力,展现地方非遗文化独特魅力,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访“乡”聚音,赓续文脉实践团队盐城小分队先后前往盐城非遗体验馆、东台市博物馆以及东台西溪发绣展示馆参观学习。此外,团队赴东台嘉丽发绣非遗工坊拜访拜访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伯余先生,聆听他的发绣探索与传承之旅,感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体验生命艺术下的指尖经纬。

东台发绣被誉为“东方一绝”的神来之作,是继丝绣、绒绣之后,从苏绣中脱颖而成的又一个杰出的绣种,是中国刺绣艺术的瑰宝之一。

图为盐城非遗体验馆东台发绣区展品

东台发绣历史悠久,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东台西溪盐场少女为表虔诚,便绞下青丝,以发入绣。东台西溪,开启了人类唯一具有生命符号的发绣艺术。然而自清末后期,发绣工艺逐渐衰落,几近失传,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东台正式成立东台县工艺品总厂,才使发绣这一民间绝艺得以恢复和重现生机。

图为东台市博物馆发绣展品

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发绣制作工序复杂,融书、画、印、绣、裱、刻等诸多门类于一体。在继承传统针法的基础上,工匠们探索出了参、滚、旋、缠、套、施等三十多种针法,使绣面达到平、齐、细、密、匀、薄、和、顺、光的最佳艺术效果。

图为团队成员拜访东台发绣传承人陈伯余并观摩制作过程

发绣作为永葆生命信息的工艺杰作,不同于其他刺绣,它以发代丝,运用头发的自然光泽。风格古朴典雅,苍润秀丽,更有耐腐防蛀、不易褪色、利于收藏的特点,赋予了发绣独特的艺术魅力。

致力于传承与弘扬,一代代的发绣人耐心坚守、锐意创新,从最初的人物“墨绣”发展到花卉、翎毛、山水、走兽等“混色绣”,从“单面绣”研制出“双面绣”和“双面异色绣”。

图为东台发绣传承人陈伯余先生工作室

多年来,东台涌现出一批工匠大师,携作品亮相国家级重要赛事,与此同时东台发绣频频走出国门,遍访数十个国家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在国际博览会上屡获殊荣。“东台发绣”名片传扬四海,载誉天下,为传承弘扬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带来了更广阔的舞台。

指尖飞针,青丝入画,绣板前的方寸之间,尽显传统文化活力的迸发与独特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东台发绣承载着一幅幅虔诚的祝祷,一段段匠心的传承,穿越历史的烟尘,绘制出一幅生动的非遗传承图景,诉说着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初心不负

举报

相关内容

古韵泥塑筑匠心,智“惠”非遗展新貌:南泰学子探访惠山泥人

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访‘乡’聚音,赓续文脉”实践团队之无锡小分队走进中国泥人博物馆,寻访惠山泥人传承者以传递家乡非...

纤纤毫发绣丹青,针针锦丝绘人生:南泰学子探访东台发绣

为传递优秀传统文化活力,展现地方非遗文化独特魅力,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访“乡”聚音,赓续文脉实践团队盐城小分队先后前往盐城非遗体验馆、东台市博物馆以及东台西溪发...

融汇古今艺,颂扬华夏声:南泰学子进社区,传非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南京...

南泰学子三下乡——探访非遗之美,赋能乡村振兴

以宣传家乡传统非遗文化为目标,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访‘乡’聚音,赓续文脉”社会实践团队于暑期寻访江苏省13个地级市,深入探究感悟新时代文化思想,创新非遗文化的表现...

访乡聚音,赓续文脉:南泰学子觅非遗

为进一步弘扬民族瑰宝,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与自信,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访‘乡’聚音,赓续文脉”团队于7月10日至8月8日以小分队形式深入江苏省苏州市,淮安市...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分享

举报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