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中石大拾遗谱新实践队赴太原古县城展开非遗传承情况调研活动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李烨 阅读:1295 复制标题和网址

科技赋能,文化出圈。为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下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样态,8月9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拾遗谱新实践队赴山西省太原市太原古县城开展非遗传承情况调研活动。

上午,实践队成员在漏鱼儿店,观看了非遗美食漏鱼儿的制作过程;在美和居老陈醋店内,学习了山西老陈醋酿制技艺,了解了不同酿制技艺制得陈醋的差别;在妙艺堂,跟随葫芦工艺传承人欣赏了精美的烙画作品,体验了陈氏烙画的技法;在晋阳根雕馆,跟着传承人张伟领略了千姿百态的根雕艺术作品,倾听了根雕背后的故事;在晋麦香花馍研习社,跟着传承人续爱花浏览了品类丰富的国家非遗项目定襄面塑作品,并且学习制作了简单的面塑。 

当天下午,实践队来到了菩铭屋,采访其创始人李希平艺术家。李女士向实践队成员逐一介绍了每件玻璃器皿的特点,讲解了其背后所运用到的山西祁县玻璃吹制技艺。李女士说:“在菩铭屋的每件作品里,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从而形成了他们独有的立体特征,我们将带着这份(传承)使命,用我们的智慧将演绎出它们独有的生命力来,去相遇与他们有着灵魂共振的人们。”截至今年,李女士在艺术创作已坚守十一年。从山西到海南、云南,最终又回到山西,李女士肩负的使命带着南北及非物质文化等多元素的文化传统从未改变。最终,李女士与实践队达成友好合作关系,将共同致力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

太原非遗,历经时光雕琢,既薪火相传,又与时俱进。实践队通过调研得知,太原古县城的非遗普及度较高,其原因在于两点:其一是非遗与文旅融合,使非遗传承有了新的路径与活力,也增添了旅游的“厚度”;其二则在于太原非遗保护采用多渠道、多维度手段,推动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促进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赋予传统非遗新的时代内涵。其中包括直播宣传、非遗美育课堂、非遗武术情景剧等。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只有向“新”而行,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向非遗中注入新鲜血液,才能更好的助推非遗传承,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动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根雕作品-周妩悦摄

图为李希平艺术家向实践队成员介绍祁县玻璃器皿的特点-周妩悦摄

图为实践队与李希平艺术家合照-周妩悦摄

举报

相关内容

文化推广大使 非遗传承先锋——拾遗谱新实践队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为探究非遗传承新样态,使非遗文化实现破圈、重组、再表达、再结构化的进化式发展,2024年8月3日至8月6日,中国石油...

跨越时代的味蕾记忆,流芳千年的匠心非遗

为了深入探索“非遗”瑰宝,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增强中华文明自信并扩大其国际影响力。2024年8月15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拾遗谱新”实践队...

璀璨琉璃,千载传承

探寻中华文化,励志寻找100件非遗。为响应二十届三中全会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拾遗谱新实践队于8...

中石大拾遗谱新实践队赴忻州古城研学活动

8月14日晚,拾遗谱新实践队趁着夜色,悄然踏入山西省忻州古城,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研学之旅。在短短的一夜之间,他们深入探索了榫卯、葫芦烙画、琉璃、草木柒扎染...

中石大拾遗谱新实践队赴太原古县城展开非遗传承情况调研活动

科技赋能,文化出圈。为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下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样态,8月9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拾遗谱新实践队赴山西省太原市太原古县城开展非遗传承情况调...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分享

举报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