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三下乡

推普处处是课堂 | 语路同心,“乡”约振兴 玉溪师范学院 “语通八方,籽籽同心”推普实践团

来源:玉溪师范学院 陈超 王偲颖 阅读:1281 复制标题和网址

7月15日—24日,玉溪师范学院“语通八方,籽籽同心”推普实践团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动海县动遮镇景真村开展了为期10天的志愿服务活动,带领农村未成年人了解普通话的博大精深,感受来自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景真村是一个典型的边境傣族村落,是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玉溪师范学院)的对口帮扶村,也是云南省乡村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建设试点。

在课程设计与活动组织的思路上,实践团成员紧紧围绕绕着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将“咬文嚼字”语言文字基础课、“乐游国学”经典文化传习课、“大青树下”故事会每天活动的主题,团队结合景真村的环境优势,把语言文字课堂搬到了村民看的到的社房里、大青树下、稻田边、荷花旁,打破了空间限制,走进了群众中,展现出了“推普处处是课堂”。

国旗下面唱国歌,书写乡村新生活

7月17日,是国歌创作者聂耳的纪念日,作为来自聂耳故乡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我们也把“聂耳与国歌”的故事带到了景真村。在这一天早上,在志愿者老师们的带领下,孩子们在朝阳下举行了升旗仪式,看着国旗伴着国歌缓缓升起,好像孩子们心里那颗爱国的种子也在慢慢长大。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孩子们前往村委会举行升旗仪式,供图邵婧芸

升旗仪式结束后,“聂耳与国歌”的故事宣讲就此展开,志愿者通过讲述国歌的创作背已经聂耳生平经历来宣传“国歌精神”。因为教学设备的条件限制,老师们运用现场角色饰演的方式,生动地向孩子们展现了聂耳与小毛孩的故事片段,并通过传唱新版《卖报歌》,用歌声传唱景真乡村新生活,用聂耳主题 “透卡”,定格乡村新貌,展现新时代乡村新变化。新闻专业的志愿者小老师还带领孩子们制作制作了“景真时报”的手抄报,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讲爱国爱乡的观念根植于心中。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教授新版《卖报歌》,供图邵婧芸

图为实践团成员扮演小毛头,供图邵婧芸

图为孩子们用透卡框出“景真寨心”,供图邵婧芸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孩子们制作“美丽乡村”主题的“景真时报”,供图张蓉

大青树前讲《论语》,缅栀子拼出“和”与“合”

“礼之用,和为贵”。中华民族自古推崇“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思想,民族与民族之间要“合”也要“和”。大青树下的推普课堂结合孔子的《论语》展开,通过讲解 “和”与 “合”两个字,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和 ”与 “合”的文字意思和文化内涵。

实践团成员在大青树下给孩子们讲述《论语》,供图曾科祥

推普团带领孩子们不仅于大青树前诵读讲解《论语》,带领孩子们感悟孔子及其弟子们的智慧,还在缅栀子的芬芳中与自然互动,用落花拼出“和”与“合”的文字。这既是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也是对乡村新生活理念的诠释。在共同的参与和创作中,孩子们体验着和睦共处的喜悦,感受着合作共创的力量。在大青树下聆听《论语》,在缅栀子花下感受“和”“合”的韵味,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共同播撒乡村文化振兴的种子,让智慧与美德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小朋友一起拾落花,摆“和”字,供图谭玲艳

图为用缅栀子摆出“和合”,供图张蓉

稻田荷塘唱京剧,诗词朗诵心欢乐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推普团队把京剧与诗歌相互融合,把推普课堂带到了田间地头。村民在田间劳作,欣赏田园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中国古诗词的美,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田园间的推普课堂,既有 “误入藕花深处”的自然浪漫,也有“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丰收喜悦,更有“丰年留客足鸡豚”朴实好客。稻田与荷塘不仅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文化传承的圣地。诗歌通过京剧的形式展现出来,回荡在田间,仿佛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让孩子们深刻的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以及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小朋友们用京剧唱《游山西村》,供图邵婧芸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小朋友们在稻田边合照,供图邵婧芸

八角亭边述传承,汉傣文化巧融合

推普团以 “典耀中华”为主题,结合傣族文化中的民歌、壁画、神话传说等资源,开展《诗经》《山海经》阅读会,讲“成语故事”、“民俗故事”,并结合守边固边强边建设,组织红色经典朗诵会。八角亭是景真村傣族人民的一个文化符号,上面记载着傣族人民浪漫的故事以及传说。为了相关故事以及文化的传承,推普团用普通话将其转述并收集记录下来,并让小朋友用普通话介绍自己的民族文化。除此之外,推普团还进行 “十二生肖”的故事讲解,拉近了民族之间的距离,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图为孩子们向实践团成员讲解壁画故事,供图曾科祥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讲解十二生肖,供图张蓉

“汉语傣语,双语同心”。中华民族的情怀是相通的,推普团通过汉傣双语祝福语来表达中华民族共同且美好的祝愿。“出入平安”、“身体健康”、“生意兴隆”和“安居乐业”,是景真村里最常见的四句祝福语,这也是与傣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不仅是全民一条心的体现,更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追求。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小朋友、当地退休教师共读生活标语,供图谭玲艳

推普处处是课堂。推普团开展了丰富的活动课程,将推普课堂搬到了自然里,搬到了群众中,我们走进了自然里、走到了群众中去推普。普通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承担着沟通思想、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推广普通话,是促进全民语言交流的需要,是增进地区间理解与合作的基石。我们坚信,随着普通话推广活动的不断深入,普通话将成为更多中国人沟通的纽带,无论是在繁华都市,还是在偏远乡村,语言将不再是沟通的障碍。推广普通话,让普通话成为连接中华民族心灵的桥梁。我们将持续致力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工作,用语言文字打造新时代的乡村新生活,用心用情用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图为成果展示结束后实践团所有成员、指导老师、当地村民和小朋友的大合照,供图曾科祥

举报

相关内容

玉师学子三下乡:传统文化共弘扬

语言文字的推广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2024年7月15日至24日,玉溪师范学院“语通八方,籽籽同心”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西双版纳景真村志愿推广普通话。漆...

玉师学子三下乡:推普惠万家

在2024年7月15日至24日期间,我有幸参与了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语通八方籽籽同心”推普实践团的活动,前往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遮镇景真村进行为期十天的推广普...

玉师学子三下乡:心相印,语相通

在2024年暑假期间,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语通八方籽籽同心”推普实践团前往景真村开展为期10天的推广普通话志愿者活动。这次活动旨在通过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并弘扬传...

语言是传承文明的载体—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语通八方 籽籽同心”推普实践团走进景真村

7月15日—7月22日,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语通八方籽籽同心”推普实践团围绕“推普主力乡村振兴”主题,前往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遮镇景真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

玉师学子三下乡:青春筑梦,理响普觉

2024年7月15日至23日,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的“语通八方籽籽同心”推普实践团在暑假期间前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景真村开展了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景真村是玉溪师范学...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分享

举报

扫码分享